高盛观点 | 中国农业前景:传统迎来变革

SEP 2022

粮食供应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由于不同周期性和干扰因素,以及加剧的气候变化结构性风险,粮食供应面临着越发艰巨的挑战。高盛研究部认为,农业效率将是粮食安全问题长期解决方案的关键;就中国而言,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以及相应的对农作物和动物蛋白生产方式的改变,中国农业效率的提升将大有可为,并有望创造更可自给自足的稳健前景。

高盛研究部分析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并由现代育种业、动物健康管理、饲料添加剂及精准农业等各领域的发展机遇探讨中国农业如何从传统中迎来变革。

农业生态系统

中国拥有全球9%的耕地和18%的人口,主要依靠国内农业生产解决了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然而,过去30年来,中国对谷物、动物蛋白等主要农产品的进口呈现结构性上升趋势。如果将这些进口量折算成等效耕地面积,高盛研究部估算目前已达到7,100万公顷,相当于中国耕地总面积的近68%。 我们测算未来十年,该数字可能达到近9,000万公顷,相当于中国耕地总面积的90%,而这是因为在最传统的农业领域,需求不断增长,而供应却不具有弹性。

农业供应面临的长期挑战是土地局限和生产效率。过去三十年,中国耕地面积陷入最为明显的停滞阶段,这与全球趋势基本一致。同时中国也面临生产成本相对高涨,原因是单产较低、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农村劳动力人口萎缩以及土地成本上升。气候变化也对中国的农业资源产生了深远影响。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雨带北移,这影响了冬小麦播种,并带来了更难以预测的极端天气。此外,我们估计每年有近18%/12%的耕地受到病虫害或极端天气的影响。

然而,中国正在逐步摆脱传统的密集投入型模式以实现农业的结构性转型,并伴随着现代育种、动物保健、高端饲料添加剂和精准农业的日益推广,最终减少对粮食进口的依赖。

种业:充分挖掘单产潜力

种业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并为中国的长期粮食供应提供了重要支撑。虽然转基因技术并非未来种业增产的唯一推动因素,高盛的观点是,若第一代转基因种子在中国落地,将通过推高种子价格加速行业整合,为长期良种研发,以及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奠定基础。中长期看,我们估计转基因性状的导入,种质的提升,以及精准农业的推广有望带动中国玉米单产在目前的基础上提高30%-60%的产出,助力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的提升。种子生物科技领域的发展亦将加速中国种业整合,并在此过程中,带来更强大的议价能力。

动物保健:更加健康安全的未来

动物保健的实现取决于能否以更高效安全的方式生产动物蛋白。
中国2021年的动物蛋白产量达2.25亿吨,但与其他国家生猪和家禽生产效率的简单比较显示,中国的料肉转化效率 (指饲养的畜禽增重一公斤所消耗的饲料量) 要低6%-26%。这一差距由牲畜健康状况所致,由于中国的养殖密度较高,且近年来疫病爆发更为频繁,需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全球范围内,改善动物健康的关注点日益集中在新的疫苗策略、改善动物营养和完善育种体系领域。

高端饲料添加剂:绿色效率

我们对高端饲料产品持乐观看法,其中不仅包括特种酶、可替代抗生素及提高谷物效率的益生菌/益生元,还包括减少牲畜甲烷排放量的特种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将不再仅仅是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这些基础性产品;未来,蕴含大量的科学技术创新的高端动物营养产品可以为生产动物蛋白带来更高的饲料利用率、提升食品安全性,并减少碳排放。

精准农业:增产的下一阶段

精准农业近年来在中国已初具雏形,主要由农业植保无人机、自动驾驶技术和变量(撒布)技术(VRT) 提供支持。根据一些案例研究显示,最新的精准农业装备可帮助农民降低投入成本 (农药、化肥和种子)、提高粮食产量,并节约劳动力成本2%-25%、投入成本5%-20%,提升产量3%-15%。

考虑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由中国农村劳动力短缺所带来的强劲需求,高盛研究部预计精准农业的市场渗透率在未来几年将持续增长。基于农机的现有技术升级趋势,我们测算到2025年,中国初级阶段精准农业每年的市场规模可达24亿美元(占当前农机市场规模的2%),长期内可能达到78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