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023

高盛观点| 中国或将于2060年实现能源自给自足

中国风能和太阳能所生产的电力有望达到政府2030年目标近三倍,并在2060年实现能源自给自足。

据高盛研究部预测,2030年中国太阳能和风能的总容量或将达到3.3太瓦,远超政府目前设定的1.2太瓦目标,这得益于中国在过去十年中对清洁能源技术的巨大投资。在太阳能上游产品供应链中,中国目前约占90%的市场份额;在风力涡轮机领域,中国约占30%的市场份额。在电池方面,中国是最大的中游材料和电池组件生产国。得益于广泛的海外投资,中国也拓宽了锂和其他原材料来源。

高盛研究部预计,结合清洁氢能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国有望在2030年将整体能源进口减少10%,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高盛分析师认为,如果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按预测速度提升,那么中国有望在21世纪40年代初将能源进口减少50%。随着煤炭价格下降,叠加可再生能源在降低成本方面的创新,高盛研究部预计消费者将可能享受到更低廉的能源供应。但这也意味着支出的增长——报告预测,可再生能源和电网储备的增长将需要2.26万亿美元的投资。

高盛研究部在报告中写道:“随着中国专注于应对减少化石燃料进口的挑战,我们认为一个具有充足的储能规模、经济的智能电网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是中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的长期解决方案。”

随着可再生能源生产的加速,规模的提升也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高盛研究部认为,较低的太阳能成本,加上技术创新和制造盈余,将使全天候太阳能项目更具经济可行性。报告称,目前全天候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内部回报率暂时低于零,但创新将提高效率,并在2030年将回报率推高至接近10%。

发电与储能的衔接

可再生能源间歇性供电的特性推升了储能需求,以应对类似天黑、无风等发电量很少或无法发电的时段。

高盛研究部预测,中国将需要大约520吉瓦的储能规模,比2021年高出70倍。其中超过四分之三将来自电池,其余来自抽水蓄能。

中国已经在电池原材料上进行了大量投资。高盛研究部预测,到2024年,中国将实现锂材料的自给自足。中国还在太阳能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新兴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高盛分析师们亦认为,中国电池产能的扩大将转化为更好的经济效益:“我们预计,由于本土电池产能大量过剩,中国的平均电池价格将大幅下降,且下降速度快于世界其他地区。”

如果中国和其他国家采用钠离子电池等新兴技术,电池成本或存在更大的下降空间。与目前的标准锂离子电池相比,因为原材料在全球各地更容易获得,钠离子电池成本更低。在技术方面,钠离子电池也比锂更安全、更环保,非常适合离网和负载均衡等方面的应用。

潜在风险方面,高盛研究团队提示以下因素可能导致预测误差:

  • 由于投资不足或电网升级速度不够快而无法管理不断增长的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涌入,清洁电能的落地推广速度可能慢于预期。
  • 煤电容量的增加有助于降低峰值用电量,因此储存需求可能会降低。
  • 铜矿对于捕获、储存和传输绿色能源至关重要。中国的铜产量仅可满足其需求的不到30%,而对铜进口的依赖或将受到地缘政治影响。

广泛的影响

高盛研究部认为中国电气清洁化的几个主要影响:

  • 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氢能将逐渐取代用于发电的煤炭、用于汽车的汽油和柴油以及用于工业的天然气。
  • 煤炭需求将在2030年左右开始下降。煤炭在短期内仍将是中国的主要能源来源,因为中国整体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而且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激增,其平均利用率可能下降。
  • 可再生能源成本的创新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实惠的电力。
  • 煤炭价格的降低加上可再生能源创新,将降低电力成本和价格波动,并在2030年缩小化石燃料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
  • 到21世纪30年代,即使整体能源需求上升,不断增长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仍将减少碳排放。

为了应对清洁电力的涌入,高盛研究部预计电网公司将升级电网,建设更多跨省超高压线路,并提升其数字化程度,以便实时预测管理消费者和商业需求。电网公司还须建立更多的跨地区输电渠道,并启用更多的储能装置。 “我们预计智能化、通路广泛的电网将成为中国能源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一个现代化的电力系统,整合不同类型的电力资源,实现大规模、互动的能源传输和交易。随着能源网络的扩展,我们预计其将提供更具创新性的电力和输电解决方案,如虚拟发电厂、大数据分析和实时电力调度,从而提升清洁电力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