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高盛庆祝香港办公室成立四十周年,以及香港金融管理局所举办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汇聚各大金融机构领导团队研讨全球经济发展议题, 高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德巍 (David Solomon) 上周到访香港。
访港期间,苏德巍接受了信报财经新闻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的专访,分享了他对全球经济、资本市场的展望,并对亚洲的持续增长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感到乐观。长远而言,中国经济规模与日俱增,对全球和供应链都有一定影响力,相信未来仍会是环球经济的重要动力。他也提到,香港是相当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凭借高盛在此打下的40年业务基础,未来会继续拓展资产和财富管理,并协助客户在香港或通过香港投资内地和亚洲。
请阅读以下专访全文
(转载自信报财经新闻2023年11月13日报导 采访、撰文:董晓沂)
高盛CEO:美经济衰退机会低
美债息倒挂,加上穆迪近日把美国主权信贷评级展望由「稳定」降至「负面」,对当地经济前景及资本市场所受的影响,成为关注焦点。高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CEO)苏德巍(David Solomon)接受本报专访时指出,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已较12个月前大降 (likelihood of recession decreased meaningfully),经济软着陆机会较高,而亚洲经济增速快,长远会吸引更多国际资金投入区内资本市场。
企业盈利强 续成全球重镇
他在访问中提到,国际投资者重仓(heavy-weighted)美股,支持股市过去10年维持强劲表现,反映美资跨国企业盈利能力高,资本市场会继续刺激经济活动,在可见将来美国仍会是全球经济重镇。
放眼全球,苏德巍表示,对长远环球经济充满信心,潜在增长势头迅猛,其中一个乐观因素,是亚洲区的增长速度维持在较高水平,「全球资本市场会继续和经济活动共同成长,当中,亚洲发展愈趋成熟,可望为全球带来长远投资机遇。」
苏德巍提到,环球资本市场交投量在10年低位,近18个月来都处于澹静的水平,从经验来看,资本活动持续偏澹达24个月的可能性并不高,估计2024年会回暖(the environment will reset),届时投资银行行业应见活跃。
美国经济影响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资金流向,展望前景,苏德巍认为,美国通胀有所回落,但与联储局的2%政策目标还有距离,他个人预测通胀问题会左右当地经济一段时间(inflation is going to be sticky),不排除联储局会在通胀回升时再加息,但今年再上调利率的机会不大,明年则可能加息一至两次,美国经济面对众多不明朗因素,综合而言软着陆机会较高。
高盛最新报告称,美国通胀已出现受压迹象,2024年薪金增长会比2023年慢,居民可支配收入温和上升足以推动消费,并刺激明年GDP增长2%。
亚洲增长更佳为世界提供机遇
除了对美国经济前景乐观之外,苏德巍料美股续有吸引力,「多年来,资本均会流向经济增速较快地区(capital flows into growing economies),投资准入程度、资讯透明度和监管框架是重要元素,美国在各方面都相对成熟,所以成为全球最大和重要的资本市场。」他说,由于深度和阔度足够,美股一直对大型公司IPO具吸引力,相信短期内美股是全球新股集资的主要地区之一。
亚洲的经济增速较已发展国家更快,苏德巍解释,亚洲的资本市场发展趋成熟,成功吸引国际资金投放(create broader access to this part of the world),「亚洲区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速,将为全球股市带来长远的投资机遇」,而大型企业盈利为支持股份表现的重要元素,各地区的跨国企业盈利增长,亦可望推高当地股市的估值。
作为跨国大型银行,苏德巍强调,高盛的业务发展和决策皆持长远的看法和部署,相信随着环球经济模式转型,在多个领域有重大商机,气候变化是其中之一,估计全球需要150万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企业转型,大部分来自贷款,为未来10年银行业带来机遇。
医疗生命科技新投资焦点
另一方面,科技发展可为金融业带来不少机会,除了现时市场关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以外,基本的人工智能在多年发展和大量模型建成后,至今已经可以协助企业大幅提升营运效率,是投资的焦点;医疗和生命科技能改善人类生活质素,或将是另一个长远兼庞大的投资议题。
香港金融中心亚洲最重要
香港作为中国内地和海外的投融资桥梁,吸引全球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在港设据点,高盛今年在香港开业40年,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德巍认为,香港是亚洲区最重要的金融中心(the most important financial center in this part of the world),高盛未来会继续以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等为核心,拓展香港和亚洲业务,并协助客户在香港、或透过本港投资内地和亚洲。
拓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
苏德巍指出,高盛作为跨国大型银行,需要配合客户需要,在全球不同地方建立办事处,大量客户在亚洲以至内地均有业务,所以高盛在40年前、即1983年决定在港设据点,当时高盛香港办事处仅得两名员工,至今扩展至更大规模,即使面对如地缘政治等不明朗因素,强调该行无意改变发展策略(not a change in our positioning)。
高盛的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都极具知名度,事实上,高盛由2018年起拓展香港的零售市场,其中个人投资者可以透过10间本地银行及分销商,买入高盛在港注册的多支基金,范围包括多元资产、股票和固定收益等。
苏德巍表示,高盛业务策略属长远性质,「客户在哪里我们就会投资哪里(we’re here is because our clients are here)」,不少客户在中国内地有重大投资,亦在海外其他地区有业务,所以高盛要配合其国际金融需求(we serve clients on a global basis)。
盼中国不断开放资本市场
内地业务方面,高盛在1994年开始设有在岸代表处,今年6月高盛(中国)证券正式以全资身份在内地营运,苏德巍期望,中国监管机构持续开放金融和资本市场,让外资可于在岸市场获得更大份额。
各界对中国经济前景有不同看法,苏德巍透露,客户近日关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当中,内房债务问题为其中一个焦点,相信配合政策,内房行业的营运环境在一段时间之后会回稳,长远而言,中国经济规模与日俱增,对全球和供应链都有一定影响力,相信未来仍会是环球经济的重要动力。
利率通胀高企打击企业估值
现时资本市场面对众多不明朗因素,投资者未敢大举入市,高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德巍提到,有3个风险因素值得留意,而左右全球的主要是高利率和高通胀,导致经济复苏动力受阻。
他指出,如果利率维持高企一段时间,企业再融资成本抽升,资产负债表将受影响,拖低股份估值。
三风险因素 中美角力居首
关于高息对各地企业再融资的冲击,苏德巍认为难以一概而论,各地企业的负债到期时间不一,但综合而言,在今轮加息潮之前,不少企业趁低息作融资以锁定长期资金,低负债成本让公司资产负债表更为健康(have a good capital structure in place),同时推高估值,日后再融资会令走势逆转,高息债务成本拖累企业盈利及股份估值受压(generally reflected by lower multiples),为市场需要留意的风险之一。
领导人积极对话令人鼓舞
中美角力等地缘政治风险,则是市场另一关注点,苏德巍指出,现时的3个焦点,包括中美角力、俄乌战争和以巴冲突,均直接打击市场气氛,有机会阻碍资金流向;由于中美两国经贸紧密 (enormous economic entanglement),解决双方矛盾及重建关系,可能需要一段长时间。
他个人则对未来事态发展持正面看法,苏德巍解释,鉴于中美两国在经济上有密切联系,继续合作乃势在必行,双方领导层正在进行更积极的对话,个人为此感到鼓舞,相信对话中任何具建设性的内容,都能正面引导资本流动和经济活动。
另外,他认为,金融监管框架不应在市况逆转、流动性偏紧时,影响银行业的金融中介能力。
而新推出的《巴塞尔协定三》措施过严,可能会窒碍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的基本功能,建议监管机构应该设立长远、兼在不同周期适用而有效的框架。
Our weekly newsletter with insights and intelligence from across the firm
By submitting this information, you agree to receive marketing emails from Goldman Sachs and accept our privacy policy. You can opt-out at any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