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1-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增速较2001-2010年进一步放缓,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以及在人口总量中的占比均有所下降。 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劳动者人数的下降可能压低潜在产出水平)。我们与高盛研究部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师魏静娴 (Maggie Wei) 讨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未来走势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这个月初,中国政府为了提升生育率,将原本的二孩政策放宽为三孩政策。你认为这样的政策放宽可否起到预期中的作用?
魏静娴:三孩政策对中国人口总体增长带来的效果可能比较有限。2016年政府将生育政策全面放宽至两个小孩时,生育政策推动出生人口增长约20%,然而近年来其作用开始减弱。现在大部分的家庭对于生育多于两个小孩的意愿比较低。举例来说,2020年一项由复旦大学社会发展暨公共政策学院主导的研究就发现大部分问卷参与者都视“两个小孩”为理想状态。
中国人口未来增长路径
魏静娴:利用不同的情景假设分析中国2030年的人口总量,高盛研究部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人口可能在未来几年达到峰值。 即便完全取消对生育的限制,如果没有其他配套政策的出台,中国的总人口量还是可能在未来五年到达顶点。政府有可能在未来出台其他生育辅助政策。一些同样面临人口总量萎缩的国家有可供借鉴的政策,包括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转移支付补偿降低养育子女的经济成本,或通过育儿假、托幼服务等对母亲提供更多支持。
人口老化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魏静娴:萎缩的劳动人口总量可能导致整体经济增长放缓——这是因为如果劳动生产率不变,劳动年龄人口萎缩将拉低潜在GDP水平,拖累潜在GDP增速。除此之外,人口老龄化还将加重人口赡养负担。一般来说,劳动年龄人口的收入与储蓄多于16岁以下或年龄大于60岁的族群,所以拥有较大的劳动年龄人口通常也代表较高的储蓄率,可能提升投资来推动GDP增长。不过,中国的预防储蓄率相当高,就算是年长于60岁的人们也不例外。
人口老龄化也将改变经济结构,因为生产-消费比率对于不同年龄组而言有所不同。经典的生命周期理论显示,劳动年龄人口通常更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随着年龄上升不可避免地需要增加支出,减少储蓄。因此,生产-消费比率与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之间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减小可能带来消费的增加。
人口老龄化对于利率的影响
魏静娴:人口老龄化可能推动实际利率向不同方向变动:人口老龄化可能会导致实际利率下降,因为潜在经济增长通常会随着人口老龄化放缓。对投资和资本回报的需求也会自然下降。学术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过去50年来日本的实际利率下降。然而,正如之前所讨论的,人口老龄化也会改变储蓄水平。如果整体储蓄规模随着人口老龄化而下降,也可能会推动自然利率上行,反之亦然。
人口老龄化与通胀间的关系会受到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总需求、总供给的相对变化的影响。以日本为例,研究表明人口迅速老龄化带来通胀下行压力,主要源于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土地价格下滑以及财政重整的需求。
Our weekly newsletter with insights and intelligence from across the firm
By submitting this information, you agree to receive marketing emails from Goldman Sachs and accept our privacy policy. You can opt-out at any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