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高华证券总经理索莉晖日前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分享她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之于投资银行的作用和意义。
(以下转自上海证券报2020年7月29日报导)
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听起来有点‘形而上’,但当一家投行经历了150余年的经营发展历程,人们就会发现,公司的文化内核与它的生命力是密不可分的。企业文化是‘价值观’,是投行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它决定了投行的客户选择,决定了能够吸引和留住哪些人才,也决定着投行能否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商业原则,使之即便经历风雨考验,也能行稳致远。
高盛高华证券总经理索莉晖日前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对企业文化建设之于投行的作用和意义,作出了这样的概括。在她看来,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建设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证券公司面对这一历史机遇,必须认真谋划未来之路该如何走。在此时推进证券行业文化建设,正是恰逢其时。
纵观高盛150余年的投行发展历程,以及高盛高华的业务实践,索莉晖提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内核,文化建设不是“务虚”。她将高盛的企业文化概括为客户至上、追求卓越和团队精神,同时特别谈到了诚信文化的重要性。“声誉是证券公司最核心的资产。”索莉晖说。
“客户至上、追求卓越、团队精神、诚信文化”对高盛而言并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扎扎实实地贯穿和体现于公司经营的方方面面。大到高质量投行的战略选择和战略定位,小到一个普通岗位的招聘面试,高盛的企业文化可以说已渗透进了公司经营的点滴细节中。
“企业越往前走,越能体会到文化的重要性”
高盛运营150余年,其间经历了经济、金融、市场的诸多风雨。在“惊涛骇浪”中,这艘投行业“航母”已然实现了稳定前行。是什么成就了这家投行业的百年老店?
索莉晖表示,从一家美国小投行,到如今的顶级国际投行,高盛经历了美国国内的快速发展和稳健的国外拓展,也经历了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重创后的逐步复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在华尔街受到重创的情况下,高盛之所以能率先走出困境,与其多年来的企业文化积淀不可分割。
在她看来,企业文化看似“形而上”,但当一家公司历经岁月洗礼、时代跌宕后,人们就会发现,企业长久的生命力与它的企业文化内核是密不可分的。企业文化体现了“价值观”,是投行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企业越往前走,越能体会到文化的重要性。”
索莉晖认为,资本市场在当前时点提出文化建设非常必要。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讲,境内证券公司只有3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行业文化积淀的时间还比较短。直接融资占比较低的现状也表明,证券公司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证券公司如何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是非常重要的。她认为,整个证券行业都应当考虑,怎样才能利用好这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来发展壮大,而文化建设能够让券商认认真真厘清未来的路该如何走。
“客户成功了,我们就成功了”
在索莉晖看来,高盛的企业文化可以用“客户至上,追求卓越,团队精神”来概括。其中,“客户至上”是高盛高华的立身之本。“如果没有客户,整个公司的业务就成了无源之水,服务好客户是高盛的第一要务,客户成功了,我们就成功了。”
在践行客户至上这一理念时,高盛高华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服务好外部客户;另一方面,以人为本,尊重、培养自己的员工。
索莉晖介绍,高盛在与客户合作的过程中,始终追求长远、稳固的伙伴关系。为做好客户服务,公司建立了一套对服务效果的评价机制,也会通过第三方独立进行客户问卷调查,客观地了解客户的意见、建议与需求。公司管理层对反馈回来的综合意见进行研究,一旦发现问题,就会有针对性地作出修正。
“除了服务好客户,高盛还格外尊重公司员工。员工不仅是公司业务发展的实现者,也是高盛企业文化的践行者。”她说,高盛内部设立了多元化委员会、女性联盟、残障人士委员会等各种组织,给予每位员工足够的尊重,在招揽、培养和壮大优秀专业化人才队伍上也始终保持较大投入。索莉晖表示,“客户至上”要通过员工的具体工作来实现,公司尊重员工,也是尊重员工背后的客户。
“追求卓越,哪怕很小的事都会寻求做到最好”
“追求卓越”是高盛坚持不懈的目标。索莉晖表示,这一价值观念全面体现于高盛的经营实践,“追求卓越就是,哪怕很小的事,都会寻求做到最好。”
高盛高华证券2004年成立。索莉晖说,国际投行进入中国,从策略上讲,是希望作出差异化发展的尝试:一方面做高质量投行,基于全球视野选择客户;另一方面,以服务机构为主。
“你可以看到,客户至上、追求卓越始终是体现在我们的战略选择和战略定位上的。”索莉晖说,高质量投行,并不是只做大项目的投行。在项目的选择上,高盛不简单以规模为选择标准,而是挑选行业头部或未来头部公司,这需要对行业有深刻的洞察。同时,高盛高华基于业务规模配置资源,主要服务机构客户。“认清你在这个阶段的使命是什么、客户是谁、是不是能用现在的资源来给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这个是最重要的。”
今年5月,《亚洲金融》再次授予高盛“中国最佳国际投资银行”奖项,表彰高盛在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市场不确定性的挑战状况下,在中国投行业务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
目前,高盛已实现51%控股高盛高华,正努力尽早实现100%控股。索莉晖表示,“追求卓越”的理念也决定了高盛在中国市场的战略选择。高盛高华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现有业务,并在中长期发力资管和高净值私人财富管理业务。
“声誉是证券公司最重要的资产”
索莉晖表示,投行经营中,公司的声誉非常重要,“声誉是证券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她说,诚信是无形资产,诚信的文化在高盛内部是最受推崇的,如果没有诚信,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无法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诚信的文化也需要一代一代的员工来传承。
“合作文化在高盛特别突出。每个公司都在讲团队合作,但落到实处并不容易,因为每个部门都可能从自己的本位主义出发考虑问题。高盛一直推行‘一个高盛’的理念,如果没有团队合作,高盛不可能走到今天。我们团队合作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始终容许有不一样的声音。”索莉晖向记者表示。
她介绍,高盛高华承做项目的过程中,公司员工会分享多维度的信息,当有人提出异议时,大家会非常谨慎地考虑不同意见,而不是一味地从自身角度出发来推动项目。员工们都认同,一个项目上的不慎,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形象和声誉,给后续项目的带来困难。
高盛的诚信文化和员工良好的合作意识,源于公司日积月累的培养。据介绍,员工入职时,高盛会组织高一级的同事与新同事一起参加各种活动,让大家迅速熟悉,消除陌生感,产生信任感。公司内部还有师徒关系,提倡“传帮带”,在交往过程中让大家意识到这是一个团队,感受到团队的重要性,并迅速融入团队之中。
从2006年开始,高盛高华证券每年都会在冬天“三九”前后组织长城沿线户外徒步。高盛在全球各地办公的人员,都会因为能够赶上这一有意义的活动而兴奋。“此外,我们每年都为此开展募捐,赠予员工工作和生活的社区,帮助那些需要扶助的社群。”索莉晖说,举办这样的活动,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为的是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高盛全球的团队凝聚力和文化认同。
“坚持公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高盛在全球范围内坚持进行多个大型公益活动,高盛“巾帼圆梦”万名女性创业助学计划是其中很有影响力的一个。高盛于2008年3月启动“巾帼圆梦”计划,通过它向世界各地具有发展潜力但资源匮乏的女企业主提供商业和管理培训。
“在中国,已有1940名女企业家从‘巾帼圆梦’计划毕业。去年‘巾帼圆梦’创立周年庆时,世界各地学员都回来了。很多人激动地讲述了自己创业成功的故事,彼此互相激励,我听了感到特别自豪。”
索莉晖说,2008年以来,高盛在公益项目上的总投入约达16亿美元。比投入资金更重要的是,高盛做公益并非简单投钱,而是希望教人方法、授人以渔。
除“巾帼圆梦”计划外,高盛还通过“社区义工服务”计划广泛参与到环境保护、残障保护、贫困山区教育等诸多公益项目中,这项计划已经开展了23年。除公司员工外,高盛也鼓励员工带动家人积极参与其中。
最后,索莉晖表示,企业文化是从管理层到员工的群体共识,体现着企业的经营理念,渗透在每一位员工的行为上,代表着企业的精神,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Our weekly newsletter with insights and intelligence from across the firm
By submitting this information, you agree to receive marketing emails from Goldman Sachs and accept our privacy policy. You can opt-out at any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