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致力为处于人生不同阶段的员工提供最好的福利。去年高盛将育儿相关的福利制度再升级——员工不论性别都可以享有长达20周的全薪育儿假,且适用者包括代理受孕和领养的家庭,期望通过更完善的福利措施来协助员工兼顾职业生涯和家庭。
常驻香港的全球市场部门董事总经理兼合伙人Padideh (Raphael) Trojanow在上月开启了她在高盛长达21年的职业生涯中的第三次产假。在产假开始的第一天,她写了一封信给家人朋友、同事和客户,分享关于产假、育儿和公司福利制度的想法。
产假3.0
我和我的家庭欣喜地迎来了宝宝3号。继宝宝2号诞生已时隔八年,在我们再次迎接一段暨令人兴奋又充满挑战的日子的同时,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在我截至目前为止21年的高盛生涯中,我的三次产假加起来将总共有约20个月的时间。虽然带薪产假已经越来愈普及且制度化,但我还是常常听到身边的人们对于“请产假/育儿假”有各种疑虑:在投资银行繁忙的职业生涯和家庭/个人生活之间,真的有可能取得平衡吗?许多准妈妈更担心请产假/育儿假会对职涯晋升带来负面影响。
根据我的经验,我可以很确定的告诉你,请产假/育儿假并不会对你的职涯带来负面影响。我还曾在休假回来后经历了我工作上几段最重要且令人满足的成长阶段,包括接掌重大的客户项目和转调不同地区工作。这些机会对我的职涯和个人生活都带来了重大的正向转变。当然,这其中我所受到的帮助和支持之强大,足以另开篇章,所以也就不在此赘述了。
虽然请产假不会对职涯带来负面影响,但要在繁忙的工作和同样“日理万机”的家庭生活之间取得平衡,适当地分配时间、精力和心思,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回首过去的二十几年,我经常在两者之间奔波、试图找寻平衡,但伴随而来的美好经验、独特挑战和成就感,让我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以下我想分享几个“成功的产假”的要素:
公司制度
首先浮现在我脑中的重要因素,就是公司的福利章程制度及领导阶层由上至下对员工福利的注重与支持。过去的二十年,我亲身体会到了高盛对这方面的坚持和重视:正值我11年前的第一次产假期间,在我的提倡下,高盛在伦敦办公室开设了全日的托儿设施。我的大女儿成为了托儿中心的第一个“客户”,几年后我的儿子也受益。这类的幼托设施在今日的伦敦和东京办公室都仍非常受欢迎。
最近的两年间,我认为高盛领导层在完善员工福利保障及育儿制度这方面更加不遗余力,采取了更多直接且带来显著影响的措施。我也认为公司将完善员工福利的措施视为多元融合战略的重点项目,对长期的商业经营是有利的。去年高盛主动修改了育儿假期的相关条例,不止将全球员工的带薪产假/育儿假延长至五个月,更将适用者扩及至父母双方。这么做有什么重大意义呢?因为即使请产假或育儿假不会对你的长远职业生涯造成负面影响,育儿还是普遍被认为是属于女性的责任。我认为高盛将育儿假扩及至父母双方(不论性别)将有助于厘清前述的迷思,让照顾子女不再只是女性一方的义务。我为我们团队中几位请过育儿假的新手爸爸感到骄傲——这不止让他们可以将家庭摆在第一位,更有助于推动整体的性别平等。
来自各方的支持
英文有句谚语这么说: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养大一个孩子需要全村庄的努力) 而我觉得所言不虚。在我的职涯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我可以单凭自己的力量完成的,每一件事或多或少都曾受到身边的人的帮助,还有集合起来的团队力量支持。我的丈夫、家人、亲朋好友、上司、伙伴、工作团队,还有一路上互相扶持的女性同胞们…要感谢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我受到各方支持的例子数不胜数:刚休完产假回来时,我便被安排在负责重要的工作项目又能同时保有弹性的工作时间,随后也被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带领团队进一步为公司带来改变并作出贡献,还有在这段期间培养出来的友情和伙伴关系,都持续支持着我所做的每一件事。
在过去的多年间,我曾和多位即将要请育儿假的女同事们分享心得,而我经常建议她们“大方接受任何可能的帮助”,不论这些帮助是来自你的家人、朋友,还是同事。我们经常觉得自己应该要有能力独自完成一件事,但更常见的是我们失败后才体悟到有些事情并非这么简单。对某些人来说,开口请求别人的帮助展现出的是脆弱的一面,也不好意思接受帮忙,但我的经验告诉我大部分人其实都非常乐于助人,而且能“为别人付出”带来的是更高的自我实现价值。所以有需要的话,尽管开口寻求帮助吧!这也导出我想要分享的下一个重点。
透明化沟通
我在美国加州长大,家族来自中东,我的母亲是一位心理学家——简单来说,这样的家庭背景促使我成为了一个偏好直白的沟通者。我非常喜欢接收别人的反馈,而他人通常也能在当下就知道我对事物的看法及立场。我并不奢望别人能够看透或准确猜测我在想什么,也不喜欢预留猜测的空间,所以透明化沟通一直都是我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信条,而在产假期间和休假回来后更是如此。
初为人父母的这段时间,让所有家长感到紧张和焦虑,更为许多女性带来产后抑郁。离开办公室好几个月更会放大这种情绪。光是想到在休假期间,你将会与公司的生意、客户脱节就令人害怕,而这样的担忧并非女性独有——我也曾听过几个男同事因为同样的原因而不敢休假。
所以我们该如何是好?是要在休产假和育儿假的期间,一边和工作上的人事物保持联系一边照顾初生宝宝吗?当产假结束时,又要如何在当母亲和工作这两个全职事业之间取得平衡呢?
过去我曾向多位即将开始休产假的女性友人们分享经验,现在我也开始和男同事们讨论请育儿假的策略了!经过无数的实验和沟通,我找到了对我自己和团队最有效的模式:我请同事们在我休假时继续在电子邮件中抄送我 (查看邮件是一个喂母乳时消磨时间的好方法!),但我也清楚地让他们知道不能期待我一如往常的回复。我也事先跟一两个同事商量好,如果有任何需要特别跟进或额外关注的事项,就会请他们帮忙。
我深知伴随这次产假而来的会是新的不确定性和它独有的挑战——我所处的人生阶段和前两次产假已不尽相同,所以我势必也需要一些新策略。不过我能确定的是,任何值得奋斗、拥有的东西也需要牺牲和妥协…我对于能够体验人生的不同阶段及有机会享受生活的多个面向感到满足及感恩。
不论我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家长、经理、导师、委员会成员,还是倡议者——我愈发体悟到“回馈”的重要性。
过去,我其实一直没有意识到性别差异对一个人的职涯发展可以带来很大的影响。11年前第一次成为母亲时,我才真正认知到在职场上我们能为女性做的还有很多,距离真正的性别平等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当我奔波于照顾初生宝宝和高盛交易部门的工作之间,我发现自己其实还被赋予了更大的责任——我想要回馈、带来正向的改变,不论是为了我自己,还是在我之后的准爸爸妈妈们。我非常感谢高盛提供了一个如此坚实的平台及如此重视员工的福利,也庆幸自己有能力发声,推动企业和行业作出改变,一起朝着更平等多元的环境前进。
我要去照顾宝宝3号了。几个月后再与大家相见吧!
Padi
Our weekly newsletter with insights and intelligence from across the firm
By submitting this information, you agree to receive marketing emails from Goldman Sachs and accept our privacy policy. You can opt-out at any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