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持续的背景下,各国继续力争在防控疫情的同时重启经济。随着近日疫苗研发方面的进展,未来疫情走向对学校复课、经济增长和市场的意义仍然是众所瞩目的焦点。
高盛研究部资深策略师艾莉森·内森 (Allison Nathan) 对话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哈哲思 (Jan Hatzius) ,探讨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及未来走向。哈哲思认为即便疫情仍未散去,经济活动应能进一步回归正轨,而疫苗发挥的作用是进一步巩固经济复苏趋势。部分市场可能仍低估疫苗早于预期推出所带来的推动,但近期的乐观情绪也导致市场更加脆弱。
往下滑动阅读完整对话了解我们对目前全球经济的看法。
我们在全球经济摆脱新冠疫情影响并实现复苏的进程中处于哪一阶段?
全球GDP在1月中旬至4月中旬收缩了17%,高盛估算目前已经收复了其中的过半降幅,而这得益于制造业和建设活动在许多地区的强劲复苏,原本因为多有面对面接触而复苏迟缓的服务业也重现生机。从推动本轮复苏的国家来看,各经济体的速度先后不一,举例来说,中国的产出已基本完成了V型反弹,而印度和巴西经济才刚刚开始恢复。但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活动基本保持同步:在3月份后半段和4月份经济活动大幅减速,并在此后明显复苏。
您预计疫情在未来将如何发展,对未来增长有怎样的意义?
在有效疫苗得以大规模生产及分销从而控制病毒传播并最终实现群体免疫之前,疫情仍将对经济活动构成制约。在疫苗问世之前,我们仍将看到本土和地区性的疫情爆发,这将导致当局对酒吧消费、餐厅堂食等高风险活动及其他面对面接触实施新一轮限制。从数量来
从数量来看,我们假设在未来6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此类疫情爆发时将推动每日新增病例升至数百或数千——这与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目前的情况十分相似。在美国,得益于增加佩戴口罩、减少高风险活动等行为方式的改变,日均新增病例数已从峰值回落,预计还将进一步显著下滑。基于上述趋势,我们预计经济将实现环比稳健增长,2021年全球经济预计增长6.5%,而美国、欧元区和中国明年将分别增长6.2%、7.4%和8.1%。
尽管这一反弹的幅度和速度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复苏中前所未有,但这次增长的起跳水平极低。因此根据各国不同的情况,高盛预计GDP在2021年下半年或更晚时候才有望回升至疫情前水平。
如果疫苗到2021年甚至在未来几年仍未上市,会对增长带来怎样的影响?
疫苗上市延迟将导致复苏过程更加漫长,尤其是航空、文体娱乐和旅游等行业。这还将加大长期陷入“疤痕效应”的风险,比如更多商业永久关停(尤其是上述行业),难以再就业的人群亦将面对更大压力。因此,如果疫苗上市较我们的预测推迟一年,则可能对次年全球GDP增速带来约2个百分点的拖累,且这对美国的影响更大,因为现时美国的疫情形势相对严峻,再加上我们在基线假设中计入美国疫苗上市的时间最早,对新兴市场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但需要指出的是,疫苗并不是在医学方面取得进展的唯一形式。医学界正在不断学习治疗新冠肺炎的方法,治疗手段因此成为应对疫情的重要环节。如果在这一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并将死亡率和重症率降至接近季节性流感的水平,那么即便疫苗未能上市,也将对经济活动回归正轨大有裨益。我们在治疗手段上尚未取得突破,新冠病症仍比流感要危险得多。但现在的情况与大流行刚刚开始时相比已大为改观,预计未来的治疗手段将进一步提升。
下一波疫情将对您的预测带来多大的下行风险?经济活动是否可能再次触底?
如果近期部分美国新增确诊病例数下降只是暂时现象,加上北半球天气入秋逐渐转冷(天气转冷一般被视为将加剧疫情扩散的风险,因为人们会花更多时间待在室内),那么美国和其他地区可能被迫实施更严格的防疫封锁,尤其是在低成本干预措施并未被广泛采用或效果不及预期的情况下。但下一轮防疫封锁应该不大可能像第一轮那样严格,因为大家已经对新冠病毒及防控手段加深了解,尤其是在制造业和建筑业方面。因此,虽然疫情反扑可能为某一个或两个季度的经济增长带来小幅收缩的风险,但我有信心,今年4月份是本周期内美国和全球GDP的低点,而且GDP增速再创新低将是极端的尾部风险事件。
如果相对于别的国家美国在疫情防控上仍然应对不力,是否会对全球其他地区的复苏势头带来影响?
美国经济增长恶化将对全球增长带来一定程度的拖累,但并不会有显著影响。原因是:第一,美国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是国内服务业,与全球其他地区的关联并不是十分紧密。第二,如果美国经济复苏延迟,那么央行,尤其是美联储提供大规模货币政策支持的意愿将更为强烈。考虑到美联储政策和美元在全球金融系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可能带来正面溢出效应,并可能给其他国家带来助推。
如果美国国会和其他政府机构未能延长针对疫情影响的财政支持,是否担心短期内经济增长可能突然下行?如果在经济有机会从危机中全面复苏之前,当局进一步放松政策的意愿降温,那么中期的情况又将如何?
我对财政政策略感担忧,因为决策是由民选官员制定,在政策与民选政治相互关联的情况下,总是存在政策过早转向的风险。高盛仍预计美国国会将通过延长针对疫情影响的救助协议, 尽管这个预期面临的风险已明显上升。许多其他国家也需要针对延长工资补贴等政策作出决策,但短期内美国面临的风险可能更大,因为极为关键的美国大选日益临近,而且目前两党间存在巨大分歧。
长期来看,市场对大多数主要经济体的财政赤字规模显然存在一定的担忧。对于财政偿付能力,考虑到当前的低利率环境,我并不感到特别担心。但如果复苏过程比预期较长,那么财政刺激政策的支持度可能消退。在美国,大选结果对未来政策走向带来一定影响。如果民主党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预测市场的当前预期),那么相对于共和党获胜的情景,我们可能进入加税周期,但财政支持政策也将延长。
从短期和中期来看,我对货币政策不是特别担忧,因为技术官员是货币政策的决策者。货币政策决策者通常会仔细研究前车之鉴并汲取教训。从目前的情况看,他们似乎在有意避免重蹈全球金融危机过后的覆辙——即当时的货币刺激政策过早退出,尤其是在欧元区。全球大多数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决策层似乎已经认识到大冲击过后长期向经济体提供缓冲支持的重要性,而我们预计这仍将影响央行决策,不仅限于今年,如有必要还将延伸2021年、2022年乃至更长远的未来。
Our weekly newsletter with insights and intelligence from across the firm
By submitting this information, you agree to receive marketing emails from Goldman Sachs and accept our privacy policy. You can opt-out at any time.